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动态  |  理论观点  |  思政教学  |  部门概况  |  师资队伍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观点 >> 正文
 

上一条:姜辉:深入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下一条:曾宪奎:新自由主义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制度安排吗?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自由有序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2017年09月15日 00:00  

互联网时代中,任何领域都会被互联网改造,高校校园网络必然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网络阵地。互联网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更广的平台、更丰富的资源。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成了挑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校园网络文化风尚。

 

一、建设网络思政,放活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独具风格的精神文化认同,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凝练和升华,因而每所学校的文化底蕴都不同。网络的普及化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要素,校园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原有的校园文化形态受到冲击,核心理念甚至出现多重判断标准的尴尬局面。暴力、色情、私利、信贷等有毒文化信息污染了本该纯洁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此,我们需要用更强大的精神武器捍卫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纯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阵地的功能是无法取代的,但是这个阵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一部手机一个世界,大学生网民能够在其中获取信息、交流情感、了解社会,他们在网络中极速的成长。无人不网、无处不网的现实中,各种思潮扑面而来,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精神世界的解构,认知途径、思维方式也会随之而改变,传统的说教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地结合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形势。首先,改变讲课解决一切问题的旧模式,变知识积累为知识搜集,变理论学习为理实结合提升实践认知,借助微信、微博等手机客户端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实体专业进行社会劳动,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其次,依靠网络传递社会正义,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热点,读热点、分析热点、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拓宽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存储和搜索量,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式,加强网络思政的建设,营造正派的校园网络文化。

 

 

二、公平正义奠定校园网络文化基调

 

互联网技术进步能够推进教育公平。前网络时期的学校差异往往绝对化,比如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与中国大学的校园从内涵到外延都不相同,即使都是中国境内的高校也会因其专属领域的不同而有文化上的参差不齐。但是网络文明时期这个差异就会逐渐被淡化。网络有平等的开放性,所有人共享网络资源和权利,这会淡化因个体智力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

 

 

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需要提倡自由,更要保持秩序。一句简单的网评可能会因其语言的独特艺术瞬间成为娓娓道来的网红语言,看似不带有任何攻击力的杂谈也许其背后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悖论。网络暴力造成的心理黑洞会是引发青年人现实暴力的导火索。建设清洁的网络文化环境,加强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促进网络生活自由有序。

 

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不能没有网络的,传媒工具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文化话语权的转移。当传媒工具是收音机、电视机时,资产阶级掌握话语权,当传媒工具是报纸时,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掌握话语权,而当传媒工具变成虚拟的网络时,大众才会真正作为多数人掌控话语权,有效的抒发个人见解是抑制校园网络暴力的最佳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性的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高校校园是充满自由、理性、平等、博爱的校园,也是引领时代思潮的前沿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校园,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高校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抵制腐朽思潮的最先进的思想武器,中国梦的现实目标与广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网络的价值影响。用网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用网络引领时代价值。


关闭窗口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电话:0452-6186020/6186022  邮编: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