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教学成效,2025年5月28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组织师生一行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额尔门沁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娜带队,银龄教授于学斌、高飞、教研室主任丁琪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在达斡尔族村史馆内,一件件饱含历史记忆的展品、一幅幅记录生活变迁的图片、一处处还原村落原貌的陈设,生动呈现了达斡尔族从传统农牧生活走向现代文明的演进轨迹。跟随讲解员脚步,共建团师生深入了解了达斡尔族的语言传承、民俗礼仪、传统体育和宗教信仰,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延续与丰富内涵。置身传统民居之中,窗棂花纹、屋内陈设、村落格局无不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师生们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文化交融的真实温度。

在参观过程中,于学斌、高飞教授分别就达斡尔族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与时代发展进行了现场讲解。他们从达斡尔族的语言传承、生产生活方式讲到村落发展与文化保护实践,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帮助同学们理解民族文化的演进脉络和现实意义。通过银铃教师们的认真讲解,学生们不仅了解到达斡尔族在中华文明多元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也进一步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的深层价值,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互动热烈,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参观交流结束后,共同体教研室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价值”展开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娜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情感共鸣的基础,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学生代表结合达斡尔族村落保护与文化开发的所见所思,表示要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将课程理论学习与民族地区现场教学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与认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依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