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耕课堂”为基,以“生涯导航”为责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我扎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育一线三年来始终坚守的教育信念。作为学校一名思政课教师、学生的生涯导师,我始终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标尺,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融入教育教学、生涯指导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用专业与热爱搭建起学生成长的“阶梯”,用责任与担当照亮学生就业的“前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本色。
一、以 “深耕课堂” 为基,做教书育人的 “引路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践行“全员皆教,人人皆师” 的理念,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让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自2022年入职以来,主要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4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688学时的教学工作,年均工作量为124学时。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我牵头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 “理论灌输” 模式,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撰写的课程教学案例被评为校课程建设案例一等奖,并被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023年教学简报(第2期)采用,校内推广借鉴。门课在数智化课堂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在2025年课程考核改革案例中获得三等奖。
在课堂上,我积极探索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将抽象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参加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获得“精彩微课”三等奖。
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和共产党员,我深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让课堂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广泛收集案例,将党的历史、党的理论与社会热点、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打造出 “沉浸式”“体验式” 课堂。带领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比赛,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经过不懈努力,带领学生拍摄的微电影获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之“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2024年全省高校大学生“新思想我来说”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
二、以“生涯导航”为责,做学生成长的“护航者”
作为信息工程学院的生涯导师,我始终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作为核心职责,按照专业要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涵盖学生性格特点、职业意向、学业情况、家庭背景等信息,通过“每周1次小组座谈、每月1次一对一沟通、每学期1次生涯规划复盘”,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发展路径。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前途’,更要关心学生的‘当下’。”我始终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放在心上,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搭建起与学生之间的“连心桥”。办公室永远向学生敞开,学生遇到学习困惑、人际矛盾、心理压力时,随时都能找到我;经常陪同学生就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难题。在就业“最后一公里”,我努力做到为学生提供好的就业选择,开展就业动员会,了解学生的就业想法与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推荐就业,对于考研考公的学生,给予鼓励的同时,告诉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计划。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思政教育的道路上,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专业能力赋能学生成长,用温暖关怀守护学生未来,用高尚师德诠释教育初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赵铭,女,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8月出生,籍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三全育人”先进个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