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齐工程教〔2025〕109号文件要求及《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2025学年度专业实践学期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诠释“数商兴农”战略的实践深意,马克思主义学院形策教研室教师与电商专业学生在甘南供销社实践基地,联合拍摄了微电影《数商兴农:黑土田垄上的数字星火》。这场创作既是专业实践的生动展开,更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交融共生的创新实践。
形策教研室教师以深厚的政策理论功底为创作掌舵。他们深入解析“数商兴农”的战略内核,引导团队从国家政策维度理解数字技术对农业变革的价值。从剧本打磨到主题提炼,教师们将思政元素融入叙事肌理:通过农民转型故事传递奋斗精神,借政策落地场景阐释制度优势,让影片在展现实践的同时,更成为政策理论的“可视化教材”。

电商专业学生以专业技能为影片注入活力。他们运用直播运营、数据可视化等知识,真实还原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的场景:镜头里,学生们演示如何通过电商平台将玉米、水稻从田间直供餐桌,用短视频展现煎饼的溯源体系,让观众直观看到黑土地农产品借数字翅膀“飞”向全国的过程。

此次拍摄构建起跨学科育人的新范式。思政教师的政策解读为专业实践锚定方向,学生的技术实践让理论教育具象化。当学生在拍摄中目睹农户因电商增收的笑脸,课堂上的“乡村振兴”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当教师看到学生用专业技能讲好中国故事,也深化了对“实践育人”的理解。这种“政策理论+技术实操+田间实践”的模式,让育人过程既有思想深度,又具实践力度。

这部凝聚跨学科智慧的微电影,不仅将呈现数字技术激活黑土经济的生动图景,更成为一堂行走的融合教育课。它印证着:当思政的“魂”扎根专业的“体”,当课堂的“知”对接大地的“行”,育人的种子便能在田垄间生长出丰硕果实,激励更多青年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让数字星火在广袤乡野燎原成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