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娜带队,银龄教师于学斌教授和包鞠萌老师组成的思政课教师团队,前往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重”)进行调研。
此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在中国一重发展历程中,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劳模、大国工匠及技术骨干群体的奋斗轨迹与成长故事,系统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工匠精神内核,为进一步梳理和阐释蕴含在实业发展中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基础。

调研团队抵达中国一重后,受到了企业相关部门的热情接待。随后,团队与党群工作部群团工作室主任于勇、宣传思想文化室高级经理王秀杰,以及大国工匠和行业劳模代表刘伯鸣、桂玉松、迟海等同志举行了座谈会。
会上,于勇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以及在生产实践中一代代职工以匠心守初心、以匠艺筑基业的生动故事。刘伯鸣等也分享了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钻研技艺的个人事迹。
于学斌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就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与团队成员展开探讨,他表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艰苦奋斗的劳动模范,到新时代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核,是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
与会人员纷纷结合自身岗位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最后,李娜表示,中国一重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蕴含其中的工匠精神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对工匠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为后续的“大思政课”品牌课程建设及科研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有效应用于具体教学科研之中,做好工匠精神的现代传承。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工匠精神研究科研团队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与中国一重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为后续科研团队深入开展工匠精神的系统性研究、探索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实践路径及现代传承路径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