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德法教研室于9月26日上午在三号教学区1211会议室召开了教学研讨会。德法教师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对课堂教学思路分享与实践课堂教学设计展开深入研讨。
会上,银龄教师王海英老师围绕课程第二章内容,系统梳理了知识体系与教学重难点,为了能够让新教师理解结合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举例说明知识点,而是引导教师主动分析,迁移知识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银龄教师王海英重点分享了“案例溯源法”教学思路。该方法以案例为牵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案例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影响,主动关联课本理论,结合自身理想与现实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教学转变。王海英讲解的内容,教研室负责人王蕊强调,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同时将时政热点与学生专业深度结合,让教学更贴合学生需求,让案例内容更具时效性。

为更好地开展“德法润心 知行校园”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校史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会上教研室全体教师就实践课互动教学设计进行研讨。李心老师建议以芦荡柳林“比学赶帮超”精神为核心,让学生分享身边同学互助学习、赶超进步的真实案例,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双抽的方式谈一谈如何践行该精神;王蕊老师建议立足行知桥“理论联系实际”内涵,让学生分享用课堂理论解决生活或学习问题的经历。教研室教师就实践教学的开展,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现场讨论热烈。
本次教学研讨会不仅是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更是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推进会。通过思路碰撞,德法教研室进一步明确了本学期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持续深化教学设计,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同时聚焦学生主体,优化互动环节,切实提升课程育人实效。